一、CEMS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故障排查核心流程
1. 数据异常(漂移、为零或满量程)
可能原因:传感器老化、校准失效、采样管路堵塞/泄漏、环境温湿度超限、电源/信号干扰。
排查步骤:
检查传感器状态:确认是否老化或损坏,必要时更换。
验证校准记录:重新进行零点/量程校准,使用标准气体比对。
检查采样管路:排查堵塞(如颗粒物沉积)、泄漏(如接头松动)或冷凝水积聚。
环境条件确认:确保设备运行温度(130℃左右)、湿度(4℃冷凝温度)符合要求。
电源与信号检查:排除干扰,修复线路接触不良问题。
2. 采样管路堵塞
可能原因:颗粒物浓度过高、过滤器未及时更换、冷凝水积聚。
排查步骤:
检查采样探头与管路:清理堵塞物,更换过滤器。
检查冷凝水排放系统:清理冷凝水,确保排水畅通,必要时增加加热管线减少冷凝。
3. 设备报警(高温/流量异常)
可能原因:采样气体温度过高、流量控制系统故障、电源/气源不稳定。
排查步骤:
检查采样气体温度:调整至设备允许范围,增加冷却装置。
检查流量计与控制系统:修复流量异常(过高/过低),确保反吹系统正常工作。
验证电源与气源:确保供电稳定,气源压力正常(如反吹气源压力0.4-0.6 MPa)。
4. 光学部件污染(激光器/光学窗口脏污)
可能原因:烟气中颗粒物/水汽附着、未定期清洁。
排查步骤:
检查光学部件:确认污染程度,使用专用工具清洁。
增加吹扫装置:减少污染物附着,制定定期清洁计划。
5. 冷凝水排放故障
可能原因:排放管路堵塞、排水泵故障、冷凝器温度控制异常。
排查步骤:
检查排放管路:清理堵塞物,确保排水畅通。
检查排水泵:修复或更换故障泵,调整冷凝器温度控制参数。
二、日常维护关键实操
1. 采样系统维护
每周检查:
确认采样探头、加热保温装置、滤芯、电磁阀、采样泵正常工作。
检查采样管路气密性,确保无泄漏。
验证反吹系统功能,确保反吹气源压力在0.4-0.6 MPa之间。
每月维护:
更换滤膜、滤芯、分子筛等易损件。
清理采样探头、过滤器、采样管路、油雾分离器、流量计、采样泵等部件。
2. 预处理系统维护
冷干法系统:
检查温控器温度设置(采样管路伴热≥120℃)。
确认疏水过滤器无积水,一级/二级过滤器气密性良好。
检查冷凝装置温度(2-5℃),清理冷凝管内积水/结冰,确保排水畅通。
热湿法系统:
检查温控器温度设置(垃圾焚烧≥180℃,其他≥120℃)。
确认加热盒温度正常,无烟灰堆积。
3. 分析系统维护
颗粒物CEMS:
检查空气幕系统鼓风机、风管、过滤装置。
确认反吹气源压力正常(0.4-0.6 MPa)。
清理采样探头、气体管路,校准光路偏差,清洁光学镜片。
气态污染物CEMS:
检查分析仪表光源参数(光强、电压、电流、温度)。
热湿法分析仪需确认气室压力≥80 KPa。
稀释抽取法分析仪需检查压比(0.38-0.53)和稀释气压力(0.4-0.6 MPa)。
4. 辅助设备维护
标准气体:确保在有效期内,余量充足。
压缩空气:保证无油、无水、无尘,压力0.4-0.6 MPa。
废气排气管线:检查无堵塞、不漏气,低温环境下配套加热装置。
数据采集传输系统:
确认无欠费、死机、停机、传输中断。
抽查数据传输正确性,现场数据与平台数据一致。
5. 校准与校验
自动校准:
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设备每24小时校准一次零点和量程。
手动校准:
无自动校准功能的颗粒物CEMS每15天校准一次。
气态污染物CEMS每7天校准一次(抽取式)或15天(直接测量式)。
全系统校准:
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系统校准,使用零气和标准气体从监测站房发出,经采样探头末端与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一致,检测零点/量程漂移、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。
三、CEMS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维管理要求
巡检制度:
制定巡检规程,明确周期(不超过7天)、内容、记录要求及故障处理流程。
记录检查项目、日期、设备运行状态及异常情况,每次巡检后及时归档。
维护保养:
根据说明书要求明确保养内容、周期及耗材更换周期。
记录备件/材料更换信息(品名、规格、数量),更换标准物质时记录来源、有效期和浓度。
校准与校验记录:
根据HJ 75-2017标准制定操作流程,记录校准内容并归档。
当监测系统失控时,缩短下一次校准、维护和校验的间隔时间。